日韩欧美精品在线播放,wwwwwwxxxxxx,干在线视频,www.545dd.com,最新中文字幕在线播放,午夜三级中文字幕

商業銀行 | 總體趨穩 轉型加快—上市農商銀行2023年年報分析

2024-06-19  來源: 《銀行家》2024年第6期


作者:   姚高山  陳建宏

 

根據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發布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法人名單》,截至2023年末,全國共有4490家銀行業金融機構法人,農信機構為2129家,其中,農村商業銀行1607家,農村合作銀行23家,農村信用社499家。此外,還有1636家村鎮銀行。2023年,面對經濟周期下行、大行下沉競爭、息差收窄及不良率抬升等較為嚴峻的形勢,農商銀行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迎難而上、積極應對,堅持支農支小,做好“五篇大文章”,充分發揮了服務鄉村振興的主力軍作用。

 

2023年農商銀行整體發展態勢

 

2023年,農商銀行資產負債規模穩步增長,資產質量有所下滑,經營業績呈現區域分化特征。

 

資產規模穩步增長,貸款業務增速滯后

 

根據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統計數據,2023年,全國農村金融機構總資產約為54.61萬億元,低于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占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比重為13.1%;資產規模同比增長9.2%,增速高于股份制銀行,低于國有大行和城商行。截至2023年末,上市農商銀行共有13家,其中9家為A股上市銀行,1家為(重慶農商銀行)A+H上市銀行,3家為港股上市銀行(廣州農商銀行、東莞農商銀行及九臺農商銀行)。從上市農商銀行的情況來看,資產業務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總資產增速低于全國農村金融機構平均水平。2023年,上市農商銀行總資產為72036億元,較2022年(66466億元)增長8.38%,低于全國農村金融機構平均水平0.82個百分點。主要是A股和H股上市農商銀行業績分化所致。其中,A股上市農商銀行總資產為49109億元,同比增長9.41%,高于全國農村金融機構平均增幅0.21個百分點;H股上市農商銀行總資產為22927億元,同比增長6.23%,低于全國農村金融機構平均增幅2.97個百分點。

 

頭部效應明顯。上市農商銀行中,資產規模破萬億元的有3家,分別是重慶農商銀行、上海農商銀行及廣州農商銀行,總資產為41473億元,占上市農商銀行總資產規模(72036億元)的58%,2023年總資產增速分別為6.60%、8.65%和6.53%,平均增速為7.26%。(見表1) 


 


貸款在生息資產中的占比及貸款增速低于上市銀行均值。2023年,A股上市農商銀行貸款業務在生息資產中的占比為52.19%,低于上市銀行55.80%的均值, 高于城商行,但低于國有大行和股份制銀行。具體來看,有7家超過均值,3家低于均值,其中3家低于均值的為上海農商銀行、重慶農商和青農銀行。從貸款增速來看,2023年A股上市農商銀行貸款總額約為26649億元,同比增加8.51%,低于A股上市銀行貸款增速均值(11.14%)2.63個百分點(見表2)。

 


企業貸款占比上升,個人貸款占比下降。從貸款結構來看,上市農商銀行企業貸款占比均值為53.63%,低于上市銀行均值1.55個百分點,僅高于股份制銀行(49.30%),但農商銀行企業貸款在貸款業務中的占比呈上升趨勢(見表1),僅有3家同比下降, 其中上升幅度最大的是瑞豐銀行,增加7.01個百分點。2023年上市農商銀行個人貸款占比均值為36.87%, 低于上市銀行均值2.33個百分點,13家上市農商銀行個人貸款占比均下降,其中降幅最大的為瑞豐銀行, 為5.89個百分點,降幅最小的是廣州農商銀行,降低0.04個百分點。常熟農商銀行個人貸款占比最高,達到59.38%,該行個人貸款結構中以經營性貸款為主,占該行個人貸款的比重達68%(見表3)。

 


負債增速有所分化,個人存款和定期存款占比較高

 

2023年,農村金融機構總負債為50.6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9.2%,占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比重為13.2%,總負債規模位居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之后,總負債增長率高于股份制銀行,低于國有大行和城商行。從上市農商銀行的情況來看,負債業務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總負債增速低于全國農村金融機構平均水平。2023年,上市農商銀行總負債為66190億元,同比增長8.36%,低于全國農村金融機構總負債增速均值0.84 個百分點,同樣是A股與H股上市農商銀行業績分化所致。上市農商行負債增速呈現明顯分化趨勢,其中瑞豐農商銀行負債增速最高,達到24.63%,九臺農商銀行增速最低,為1.02%(見表4)。

 


存款在計息負債中的占比高于上市銀行均值,但增速較慢。從占比來看,2023年,上市農商銀行(A 股)的存款在計息負債中的比重為77.87%,高于上市銀行均值(74.75%)約3.12個百分點,僅次于國有銀行(79.49%)。從增速來看,2023年,上市農商銀行存款增速均值為8.03%,低于上市銀行存款增速均值(10.66%)約2.63個百分點(見表5)。

 


個人存款占比提升,公司存款占比下降。2023 年,上市農商銀行個人存款占比均值為64.60%,高于上市銀行均值(49.38%),為銀行類金融機構中最高(見表6)。從個人存款占比情況(見表4)來看,瑞豐農商銀行、蘇州農商銀行和九臺農商同比增幅最大,分別為3.87%、6.41%和5.87%。上市農商銀行公司存款占比均值為29.70%,低于上市銀行均值(46.97%17.27個百分點,在銀行業金融機構中最低,其中有3 家農商行降幅超過5個百分點。

 

定期存款占比提升,活期存款占比下降。2023 年,上市農商銀行定期存款占比均值為65.66%,高于上市銀行均值(57.15%)8.51個百分點,在銀行金融業機構中占比最高,其中,定期存款占比增幅超過5%的有6家。上市農商銀行活期存款占存款的比重為28.65%,在銀行業金融機構中最低,其中,活期存款降幅超過5%的有4家(見表4、表6)。這種存款結構特征既體現了農商銀行負債來源的穩定性,同時也反映了農商銀行綜合服務能力不強,吸收低成本資金的能力較弱。

 


營業收入整體下滑,凈息差持續收窄

 

2023年,全國農村金融機構凈利潤為2388.29億元,同比增長1 2 . 8 8%,僅次于城商行(12 . 9 0%), 高于國有大行和股份制銀行。農村金融機構凈息差為1.9%,同比減少0.2個百分點。而國有大行凈息差減少0.28個百分點,股份制銀行凈息差減少0.23個百分點,城商行凈息差減少0.1個百分點。

 

從上市農商銀行的情況來看,具體呈現出如下特點。

 

營業收入減少,業績呈現兩極分化。2 0 2 3年, 上市農商銀行共實現營業收入1355億元,同比下降3.37%,有6家農商銀行營業收入下滑,其中廣州農商銀行營收下滑幅度最大。與此同時,少數農商行業績表現亮眼,常熟農商銀行營收增幅達到12.05%,增幅最大(見表7)。原因是大行業務下沉背景下,農商行面臨凈息差及凈利差收窄、個人貸款增長不足、企業貸款雖有增長但議價能力較弱、儲蓄存款定期化、經營成本剛性支出、核銷壓降不良及補充計提撥備壓力較大等不利因素,導致營業收入能力持續承壓。

 


凈息差和凈利差持續收窄,非息收入小幅增加。2023年,上市銀行的凈息差均值為1.69%,上市農商銀行凈息差為1.8%,僅次于股份制銀行(1.85%),高于國有大行(1.63%)和城商行(1.74%)。具體來看, 農商銀行的生息資產收益率均值為3.83%,僅高于國有大行,顯示其資產收益率不高;付息負債成本低于股份制和城商行(見表8)。2023年上市農商銀行的凈利差均呈下降趨勢,從絕對值來看,常熟農商銀行的凈利差最高,達到2.7%。資產規模過萬億元的農商銀行中, 上海農商銀行的凈利差和凈息差降幅最少。與此同時, 上市農商銀行非息收入在營收中的占比呈小幅增加趨勢,其中有3家的占比同比增加超過7個百分點,反映出各家農商銀行通過綜合化服務來應對息差收窄的挑戰(見表7)。

 


凈利潤增長乏力,區域特征明顯。2 0 2 3年,上市農商銀行共實現歸母凈利潤478.31億元,同比增加4.37%,低于全國農村金融機構增幅8.51個百分點,主要是3家農商銀行凈利潤呈負增長所致。從區域表現來看,長三角區域的農商銀行表現較優,其中,常熟農商、江陰農商及蘇州農商的歸母凈利潤增幅位居前三。從ROA來看,有6家農商行同比下滑,2家農商行維持不變,僅有5家實現微弱增長。從ROE來看,有7家同比下滑,有6家實現正增長。總體來看業績承壓,利潤增長乏力(見表9)。

 


資產質量承壓明顯,風險抵補能力下降

 

2023年,農村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8623億元,同比增加1077億元,不良率為3.34%,同比增加0.12個百分點,高于國有大行、城商行和股份制銀行, 不良率是全國商業銀行均值的2.1倍。2023年,全國農村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為134.37%,同比減少8.86個百分點,而國有大行撥備覆蓋率增加3.44%,股份制銀行增加4.89%,城商行增加3.32%。這表明農村商業銀行的資產質量承壓明顯。2023年,全國農村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為12.22%,同比降低0.16個百分點,風險抵補能力下降(見表10)。

 


從上市農商銀行的情況來看,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不良率整體同比下降,長三角區域農商銀行資產質量較優。2023年上市農商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合計511億元,占全國農村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的比重為5.93%,同比增幅為4.57%。從區域來看,長三角地區的農商銀行資產質量普遍較好,其中常熟銀行不良率最低(0.75%),資產過萬億元的農商行中,上海農商銀行不良率最低,青島農商銀行不良率下降幅度最大,同比下降0.38個百分點(見表11)。

 


撥備覆蓋率整體較高,但呈下滑趨勢。2023年上市銀行撥備覆蓋率均值為241.38%,上市農商銀行均值為369%,在銀行業金融機構中最高。但同比來看,有6 家農商銀行的撥備覆蓋率同比下滑,約占上市農商銀行總數的1/2。資產規模過萬億元的農商銀行中,上海農商銀行撥備覆蓋率最高,為404.98%。

 

資本充足率整體下降,資本補充壓力較大。2023 年,上市農商銀行中有8家的資本充足率出現了下降, 僅有5家上升,后續資本補充壓力較大。

 

2023年農商銀行改革及發展亮點

 

推動科技金融發展,賦能新質生產力

 

2023年,農商銀行加大對科技金融的推進力度, 在體制機制、產品創新、特色支行、專業團隊等方面著力,大力發展科技金融。上海農商銀行提出科技金融“四梁八柱”發展理念,成立總行級科技金融事業部,設立科技金融特色二級支行及科技金融專業團隊,推出“鑫科快貸”線上化特色信貸產品、“鑫連貸”、遠期共贏利息業務等創新產品,大力推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截至2023年末,該行科技型企業貸款余額為9 2 5 . 1 6億元,較上年末增加2 1 3 . 0 4億元,增幅為29.92%;科技型企業貸款客戶數為3275戶,較上年末增加815戶,增幅為33.13%。瑞豐農商銀行創新推出“科貸通”“銀投聯貸”等產品,基本覆蓋科創企業發展全生命周期需求。同時,該行發布“星伙計劃”,加大對科創企業高層次人才的服務力度,截至2023年末累計向區域內827家新興產業與科創企業發放貸款,貸款余額合計120.71億元,較上年末新增15.01億元。常熟農商銀行推出常銀“科創指數模型”,并在蘇州綜合金融服務平臺推出無抵押“科創指數貸”。蘇州農商銀行組建專精團隊服務“專精特新”科創企業,致力于實現創新產業集群突圍,設立科技金融產業園支行。

 

持續優化綠色金融服務模式,支持經濟社會轉型發展

 

2023年,農商銀行全面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優化資源配置,推動產品創新,加大對綠色低碳產業的金融支持,在保護生態環境、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方面貢獻農商力量。重慶農商銀行建立“1+3+22+N”的綠色金融體系架構,創新綠色金融產品,例如清潔及可再生能源收益貸、綠色電力貸、固體廢物貸、綠色信用卡等,全面推進綠色金融標桿銀行建設,助力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入選碳減排支持工具金融機構。2023年綠色信貸余額為619.8億元,較上年末凈增132.7億元、增幅為27.2%。申報碳減排支持工具資金超12億元,帶動碳減排超135萬噸。北京農商銀行設立綠色金融專營機構,落地北京轄區內銀行機構首個以碳減排技術為題材的碳減排支持工具項目,積極探索碳排放權質押融資業務,持續加大對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碳減排技術等重點領域的投融資支持。截至2023年末, 該行累計支持京津冀生態環境保護項目17個,授信余額為113.71億元;綠色貸款余額為686.15億元,同比增長7.27%。

 

完善普惠金融服務機制,助力中小微企業發展和鄉村振興

 

服務民生,持續加大對民營企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金融支持。東莞農商銀行緊扣東莞民營企業的外向型、科技型、中小微型突出特點,推出了一批針對性的金融產品,例如“優企貸”及“科保貸” 等。2023年,該行小微企業貸款余額為1636.57億元, 其中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為404.74億元,較年初凈增75.01億元,增速為22.75%。青島農商銀行深入推進“政銀攜手益小微”系列活動,提高個體工商戶等小微主體的融資可得性。2023年,該行在全行253個網點開通小微企業信貸服務,小微貸款余額為1204.53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34.97億元。紫金農商銀行借助南京市企業征信服務有限公司具備“南京金服+征信” 雙平臺促融、公共信用數據資源豐富、客戶資源廣泛的優勢,創新“信易貸”系列金融產品,助力小微企業融資及發展。

 

堅持“支農支小”,積極服務鄉村全面振興。張家港農商銀行開發了農村集體“三資”(資金、資產、資源)智慧監管平臺,對全市鄉鎮的覆蓋率達100%, 包括鄉村振興試點鄉鎮下轄村在內的全市174個行政村(街道)、299個村級賬戶開立農村集體管理系統。瑞豐農商銀行推出了“共富經營貸”“共富安居貸”“共富助醫貸”“共富助學貸”等4種專項信貸產品,為區域內1200多戶家庭發放貸款2.97億元,戶均金額為24 萬元。

 

聚焦養老金融服務,助力社會民生事業發展

 

上海農商銀行打造“安享心生活”養老金融服務品牌,推出“伴老賬戶”,以安享財富規劃為載體,打造以多元資產組合配置為核心的綜合化、差異化、陪伴式特色金融服務,同時推出養老金融特色網點等主題網點。2023年,該行代發養老金客戶較上年末增加4.2萬戶,養老金代發量較上年增長11.76%,代發養老金客戶零售AUM較上年末增長11.74%。北京農商銀行搭建特色養老金融服務體系,推動養老服務渠道和消費環境持續優化,切實滿足中老年人群的金融和生活需求。截至2023年末,該行累計發放養老助殘卡578.08萬張, 基本實現常住北京市60歲以上老年人發卡全覆蓋,養老助殘商戶達1.07萬戶,創新推出養老助殘卡線上支付產品,持續完善線上及智能渠道無障礙服務,幫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

 

大力推進數字金融,提升金融服務能級

 

浙江農商聯合銀行為省級政府部門提供數智財政、數智鄉村、數智資源、數智執行、數智教培、數智征遷、數智薪資、數智征繳、數智賬管等N類定制化、系統性數智服務解決方案,進一步深化構建省市縣鄉村五級全覆蓋的服務網絡。常熟農商銀行以“大平臺、小應用”建設模式,打破條線間的數據壁壘,運用數字技術精準營銷。同時,上線常贏供應鏈業務、e駕金產品,自研智慧食堂系統。張家港農商銀行豐富數字貨幣系統基礎服務功能、擴大數字貨幣運營機構朋友圈及民生高頻場景應用覆蓋面。截至2023年末,發放數字貨幣貸款95.04億元,財政劃付20.07億元,累計完成56個批次42.75億元。瑞豐農商銀行積極開展特色應用上云工程,已完成全行30余個應用上云,實現與浙江農商聯合銀行系統的互聯互通。此外,該行構建“AI電話+短信+企業微信+網點+智柜+場景+人工”全渠道運營模式,實現產品、客群和渠道之間的無縫連接。



 

農信社改革加速推進,村鎮銀行結構化重組

 

2023年,多家省級農商行和地市級農商行實施重組。在省級層面,遼寧農商銀行、河南農商聯合銀行、山西農商聯合銀行揭牌成立,其中河南農商和山西農商采取了“自上而下逐級參股控股”的模式。在地市級層面,中小農信機構合并重組加速。阿克蘇地區5家農商銀行和3家農村信用聯社以新設合并的方式,組建了阿克蘇塔里木農商銀行,成為南疆第一大銀行、新疆第五大法人銀行。四川德陽農商銀行和雅安農商銀行吸收合并數家地市農商銀行進一步壯大實力。此外,村鎮銀行積極推進結構性重組。一些村鎮銀行被主發起行吸收合并后,將其改建為分支機構。例如,鞍山銀行收購遼寧千山金泉村鎮銀行設立分支機構,富滇銀行收購昭通昭陽富滇村鎮銀行設立7家分支機構。一些村鎮銀行獲主發起行增持股份。例如,陜西定邊農商銀行增持寧夏鹽池匯發村鎮銀行股份,浙江稠州商業銀行增持岱山稠州村鎮銀行股份。

 

展望

 

2024年,對農商銀行而言,機遇與挑戰并存。在機遇方面,鄉村振興和產業發展對金融服務依然有巨大需求,中國有將近70萬個行政村,差異化的金融服務供給仍然欠缺,農信機構通過改革化險和合并重組提升競爭力,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在挑戰方面,一是大行業務持續下沉,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面臨凈息差持續收窄的趨勢;二是對傳統貸款業務過于依賴,綜合化服務能力較弱,營收和利潤增長面臨較大壓力;三是資產質量有待提升,資本補充壓力較大。

 

為此,農商銀行應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堅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專業性,進一步做好“五篇大文章”,立足服務實體經濟、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堅持走差異化特色化發展道路,發揮本地化社區化優勢。

 

聚焦戰略定位,進一步打造差異化優勢。不同地區、不同規模和不同發展階段的農商銀行,要立足區域經濟和自身實際,平衡好“生存、發展和風險”關系,因地制宜確定發展定位和戰略策略,堅持“做散做精”“支農支小”,努力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

 

圍繞“五篇大文章”,進一步提升發展質效。立足自身的風險管控能力,結合科技型企業發展規律和特點,探索提供多樣化的金融服務;聚焦“雙碳”目標, 健全綠色金融體系,積極支持重點行業和領域節能、減污、降碳、增綠、防災,豐富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把準普惠金融服務痛點難點,公平對待各類所有制企業, 持續加大對民營企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金融支持,積極服務鄉村全面振興;聚焦城鄉老年客群的現實需求,積極探索對健康產業、養老產業、銀發經濟的金融服務;聚焦效能和安全,加快數字化轉型, 不斷提升對業務發展、客戶服務、風險管控和精細化管理的支撐能力。

 

強化資產負債管理,進一步提升綜合服務能力。要加強精細化管理,增強綜合服務能力,進一步優化調整資產負債結構;大力發展中間業務,補齊非息收入短板;聚焦重點產業導向,加大精準客群營銷推動力度, 提升準入環節客戶質量。

 

構建全面風險管理體系,進一步加強資產質量管控。進一步加強信用風險管理,提升數字化風控能力,不斷完善適應于普惠小微和涉農貸款的風險預警監測機制和風險化解處置機制,始終將保證信貸資產質量作為經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強投資管理,合理安排投資結構和期限,規范審慎發展金融市場業務; 重視流動性風險管理,建立流動性應急機制,多渠道豐富資金來源。

 

按照現代公司治理要求,進一步推進農信機構改革化險。通過“一省一策”“一市一策”推進農信機構管理體制改革,研究確定改革化險方式,明確“上參下”或“下參上”股權控股方式。在已組建的農商銀行或農商聯合的基礎上,要加強公司治理,加強董事會和專業委員會建設,提高人員專業性、優化人員結構、完善制度流程、健全機制體制。 

 

(作者單位:上海農商銀行董事會辦公室,其中張啟系該部門副主任) 

 

責任編輯:張志敏



① 包括農村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農村合作銀行和新型農村金融機構。

 

②“四梁八柱”是指基礎、核心、高潛、產業四大客群,更完善的專營機構體系、更高效的信貸評價體系、更科學的績效考核體系、更綜合的創新產品體系、更專業的科技人才體系、更務實的行業研究體系、更精準的數字運用體系、更全面的品牌建設體系八大體系。